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呼吸道疾病。据了解,目前中国有超过一百万的哮喘病人,占全球3%-5%,其发病与过度劳累、精神因素、非特异性理化因素、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。目前,支气管哮喘的患病率越来越高,必须对其进行防治。中医认为哮病是一种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,发作时以喉中哮鸣有声、呼吸急促困难为特征,甚则喘息不能平卧,是临床肺系疾病中的常见病、多发病、难治病,反复发作且迁延难愈。以下是关于支气管哮喘的中西医观点:
西医认为支气管哮喘的主要原因是:
1、遗传因素:
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具有家族性,说明其发病与基因有关。在大多数的哮喘病人家属中,都有过哮喘、变应性鼻炎的病史,血缘关系愈密切,其发病率愈高。
2、环境因素:
大部分的哮喘病人都是过敏症,自身有过敏性鼻炎,对螨虫、灰尘、花粉、宠物皮毛、霉菌等常见的空气传播变应原;一些食品如坚果,牛奶,花生,海鲜等;像青霉素,阿司匹林这样的特定的药物会引起过敏。哮喘的发生是由于空气污染,吸烟,呼吸道感染,怀孕,剧烈运动,气候变化,吸入冷空气等。
中医认为,哮病是由肺内积聚而成,由外邪侵袭、饮食不当、情志刺激、体虚劳累等诱发因素所致,从而导致痰塞气道,使肺气郁结。
支气管哮喘是会有什么表现呢?
会出现发作性咳嗽,胸闷,伴有喘息性呼吸困难。严重的患者会被强迫坐着或坐着,咳嗽或咳出大量的白色泡沫痰,甚至会出现紫绀,有时会出现咳嗽(咳嗽变异型)。有些青少年在运动中会出现呼吸困难、咳嗽、胸闷等症状。哮喘的症状可以在几分钟之内发生,在几个小时到几天后可以通过支气管舒张剂来减轻或者自己减轻。一些病人可以在几个小时内恢复过来。夜间和清晨的发作和恶化往往是哮喘的一个特点。
假如不幸得了支气管哮喘,该怎样预防和治疗?
西医治疗哮喘的基本临床方略:
1) 基础治疗以长期抗炎为主,吸入性激素为首选。布地奈德、氟替卡松、莫米松等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吸入药。
2) 吸入β2激动剂(例如沙丁胺醇)是紧急缓解症状的首选药物。
3) 对有规律的激素吸入后,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,可以使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、缓释茶碱、白三烯调节剂等;也可以考虑提高吸入激素水平。
4) 对于重度哮喘,经以上治疗后,病情持续时间较长的病人,可以进行强化治疗。在症状完全控制,肺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, PEF波动率恢复正常后,2-4天,逐步降低使用激素。一些病人在加强治疗后,得到了较好的控制。
以下是以下几项防范措施:
1) A:要避免接触过敏原,适当增加或减少衣物,防止感冒、过度劳累和心理压力。在疾病缓解期间要多做运动,提高身体的抵抗力,同时要注意个人卫生和周围的环境。
2) B:要尽可能地寻找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,并在需要的时候去医院寻求治疗。如果发现了致敏性疾病,可以采取脱敏疗法。
3) C:哮喘高发季节,可以在医生的建议下接种哮喘疫苗、口服新喘宁等。
中医治疗哮病的方略是什么呢?
中医认为,本病多为外邪侵袭、饮食不当、情志失调、劳欲久病等引起肺失宣降,肺气上逆或气无所主,肾失摄纳所致。《丹溪治法心要》言“未发以扶正气为要,已发以攻邪为主”,故发作时治标,平时治本是本病的治疗原则。
其治疗原则也是按虚实论治。实则治肺,治以祛邪利气为治,分别采用温宣、清肃、祛痰、降气等法。虚则治在肺肾,以肾为主,治以培补摄纳。采用补肺、纳肾、温阳、益气、养阴、固脱等法。
可以通过内服药物:可以服用平补肺脾肾的中药,比如黄芪、冬虫夏草、党参、五味子、白术、紫河车、胡桃肉、菟丝子、参芪粥、淮山半夏粥、党参红枣汤、百合杏仁汤等。
三九三伏贴:三九三伏贴经中医学专家反复试验,证实其效果,是将白芥子、元胡、甘遂、细辛等药材研磨为末,以生姜为汤剂,涂在膻中穴、定喘穴、肺俞穴、膏肿穴上,从入九日起,每九天一次,共三次;从入伏期起,每隔10天一次,共3次。因此被称为三九三伏贴,具有健脾益肺、补气养血、止咳平喘的作用。
如何预防呢?
首先要避免与过敏源的接触。如果能找出诱发哮病的过敏原或其它非特异性的刺激因子,就应该让病人远离和远离花粉、烟雾、异味、动物毛发、尘螨、真菌、油漆等,避免使用容易诱发哮喘的药物。
其次,要重视天气的影响,做好冬季的保暖工作。
保证房间的通风和清洁。
饮食、生活要注意,不能受到情绪的影响。
戒烟戒酒。多吃蔬菜、瘦肉、豆制品、水果、干果等,以保持营养平衡。平时要多注意多休息,要有规律的生活,要有足够的睡眠,避免过度劳累,避免烦躁、抑郁等情志刺激,保持心情愉快。
适当运动,提高身体素质。
要加强对病人的哮病知识教育,培养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,教育病人自我监控,在哮病发生的时候,学会如何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,如何正确的使用药物,如何与医生合作,制定长期的管理和预防复发的方案。
关于支气管哮喘的知识,您学会了吗?中西医结合也可有不错的疗效。
医院地址: 湖南省怀化市正清路431号(东院);迎丰西路72号(西院)
湘ICP备14007685号-1 咨询电话: 07452286100
急救电话:0745-2236300 0745-2999120
网站声明:怀化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14 网址:www.hhszyyy.com
特别声明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如有疑问请在线咨询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28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