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 首页 > 健康科普 > 健康科普
健康科普
中医特色治疗
日期:2020-02-26

中医特色治疗



        中药保留灌肠,又称肛肠纳药法,是将中药药液自肛门灌入,保留在直肠或结肠内,通过肠黏膜吸收以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
        适应范围:

        慢性结肠炎、慢性肾功能衰竭、慢性痢疾等疾病引起的便秘及其它不适;高热持续不退;腹部手术后、慢性盆腔炎引起的腹痛、带下等症状。

        告知:

        (一)灌肠前排空二便。

        (二)灌肠结束后静卧1小时,再解大便。

 

        中药热熨法,是利用吸热的物体,或根据不同的疾病,加热后在某一局部或特定穴位上,来回移动,借助热力的作用将药力通过皮毛腠理,循经运行,以达到行气活血、散寒止痛、祛瘀消肿的一种治疗方法。常用的方法有药熨法、坎离砂法、卵石熨法、葱熨法、盐熨法、醋椒熨法、姜熨法等。

        适用范围:

        适用于风湿痹证引起的关节冷痛、酸胀、沉重、麻木;跌打损伤引起的局部瘀血、肿痛;扭伤引起的腰背胀痛不适、行动不便;脾胃虚寒所致的胃脘疼痛、腹冷泄泻、呕吐等症状。

        告知:

        (一)药熨前排空二便。

        (二)感觉局部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、丘疹、瘙痒、水泡等情况,应及时告知护士。

        (三)操作时间:每次15- 30分钟,每日1~2次。

  

        艾条灸又称艾卷灸,是用桑皮纸将艾绒制成圆柱形的艾卷,将其一端点燃,对准腧穴或患处施灸的一种治疗方法。 施灸时将艾条对准腧穴或患处进行熏烤,因不使点燃的艾条直接接触皮肤,故又称悬灸。根据操作方法不同,艾条灸又分为温和灸、雀啄灸、回旋灸。

        适应范围:

        外感风寒或脾胃虚寒引起的发热、头痛、腹痛、腹泻、呕吐,风寒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,中气下陷引起的遗尿、脱肛、阴挺、胎动不安、崩漏、带下,或阳气虚脱引起的大汗淋漓,四肢厥冷等症状;预防疾病,保健强身。

        告知:

        (一)一般每处施灸10-15分钟,每日1-2次。

        (二)感觉施灸部位温度过高时应及时告知护士。

        (三)感觉施灸部位温度过高或出现红肿、起泡等情况,应及时告知护士。

  

        穴位敷贴是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,应用中草药配制成丸、散、膏等不同制剂,直接敷贴于相应的穴位及患处(阿是穴),通过药物对穴位的刺激和药理作用,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治疗方法。

        适应范围:

        适应于内外妇儿五官各科疾病还可以用于防病保健。

        告知:

        (一)敷贴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。

        (二)敷贴后,出现轻微瘙痒或烧灼感属于正常现象,如敷贴部位皮肤发热、疼痛、瘙痒剧烈,及时告知护士。

        (三)敷贴期间,治疗部位不宜浸水、抓挠或用肥皂清洗。


0

医院地址: 湖南省怀化市正清路431号(东院);迎丰西路72号(西院)

湘ICP备14007685号-1 咨询电话: 07452286100

急救电话:0745-2236300 0745-2999120

网站声明:怀化市中医院 版权所有 Copyright @ 2014 网址:www.hhszyyy.com

特别声明:本网站信息仅供参考,不能作为诊疗及医疗依据,如有疑问请在线咨询

湘公网安备 43120202000028号